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阅览文章
2025.7课题学期阶段小结

作者: 齐丽 | 发布时间: 2025/06/17 | 次浏览

基于单元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中年级实践作业的研究

课题研究学期总结

在本学期,围绕“基于单元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中年级实践作业的研究”,我们有序推进工作,收获诸多经验与成果,也明晰了不足。现将学期研究情况总结如下:

一、研究目标与内容回顾

(一)研究目标

聚焦小学语文中年级单元核心素养,构建适配的实践作业体系,通过作业设计与实施,推动学生语文素养提升,探索科学、有效的作业评价与调整机制,助力教师教学改进与专业成长。

(二)研究内容

1. 剖析中年级语文单元核心素养要点,明确不同单元阅读、表达、思维等素养培养侧重。

2. 设计多样化实践作业,如结合课文的创意写作、跨学科实践、生活应用类作业等,贴合核心素养培养。

3. 跟踪作业实施过程,收集学生反馈,优化作业设计;建立多元评价体系,考量作业对素养发展的作用。

二、研究实施过程

(一)素养剖析与作业规划

学期初,梳理中年级语文教材单元内容,结合课程标准,明确各单元核心素养目标。如童话单元,聚焦想象力、人物理解与情感体悟;说明文单元,侧重信息提取、逻辑思维与说明方法运用。依据目标,规划实践作业方向,确保作业与素养培养契合。

(二)作业设计与实践

1. 阅读拓展类:在古诗词单元,设计“诗词推荐海报制作”作业,学生需理解诗词意境、提炼特色,用图文展现推荐理由,加深诗词理解与审美感知,提升创意表达。

2. 生活应用类:学习“说明性文章”单元后,布置“家庭物品说明书改写”任务,让学生将复杂说明书转化为简洁、易懂的内容,强化信息处理与生活应用能力。

3. 跨学科融合类:在写景单元,联合美术学科,开展“课文景点绘画+解说词撰写”作业,学生绘景并结合课文语言风格写解说,促进语文与美术融合,提升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。

(三)评价与优化

建立“学生自评 - 同伴互评 - 教师评价”多元体系。学生从参与度、自身收获自评;同伴聚焦作业创意、完成质量互评;教师综合素养达成、内容完整性等评价,同时记录作业问题与学生典型表现。依据评价,调整作业:简化复杂作业步骤,补充薄弱素养训练内容,如针对学生说明方法运用不足,在后续作业增加专项练习。

三、研究成果

(一)学生素养提升

通过实践作业,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增强,素养表现有进步:阅读中,信息提取、文本解读更深入;表达上,创意写作、口头解说更流畅生动;思维方面,跨学科作业里展现出的联想、整合能力提升明显,对语文知识的生活迁移应用更熟练。

(二)作业体系初建

形成适配中年级语文单元核心素养的实践作业资源库,涵盖阅读、表达、跨学科等类型作业,按单元分类整理,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,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选取、调整作业。

(三)教师专业成长

研究过程中,教师对单元核心素养理解深化,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更紧密。教研交流里,教师分享作业设计思路、实施经验,教学反思与创新能力提升,推动教学理念向素养导向转变。

四、问题与改进方向

(一)现存问题

1. 作业时间把控难:部分实践作业耗时长,学生课余负担重,影响完成质量与积极性。

2. 评价精准度不足:多元评价中,同伴互评易流于形式,教师评价对素养细化指标考量还可深化,难精准衡量不同学生素养发展差异。

3. 作业分层欠缺:对学优生、学困生,作业难度、要求未充分区分,部分学困生完成吃力,学优生“吃不饱” 。

(二)改进方向

1. 优化作业时长:精简作业环节,明确时间建议,如将复杂实践作业拆解为小任务,分阶段完成,或利用课堂边角时间引导推进,平衡作业质量与负担。

2. 细化评价指标:制定更具体、贴合素养的评价细则,培训学生互评技巧,让评价更客观、精准;借助数据分析工具,梳理学生素养发展数据,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。

3. 强化作业分层:依据学生能力,设计基础、提升、拓展层级作业,满足不同需求。基础作业保障知识巩固,提升、拓展作业为学优生提供挑战,增强作业针对性。

五、结语

本学期研究,在单元核心素养与实践作业融合上迈出关键步,学生素养提升、作业体系构建与教师成长有成效,但也存问题。未来,持续深化研究,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,让实践作业更精准服务中年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,助力小学语文教学高质量进阶。

【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
版权所有:金坛区华城实验小学 地址:常州市金坛区育才路28号 电话:0519-82325269   后台管理

技术支持: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